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43001号提案(关于大力发展纺织服装行业打造全国知名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的答复
建议人 张博 建议时间 2024-03-29
建议内容

一、提案背景:

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市的传统优势行业,是十二条主要产业链条之一,有一定的基础规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产业规模较大,产业资源较丰富:聊城市纺织服装行业规模较大,产业链相对完善,涵盖了纺纱、织布、染整、服装等多个环节,是国内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之一,具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和较高的生产水平,尤其是冠县、临清、高唐等地棉纺织企业众多。此外,我市还拥有一定的劳动力资源,尤其是近些年依托乡镇留守妇女,东昌府区、莘县等催生了一批地棉服制造企业,为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力资源保障。据我市工信局调研初步评估,我市棉服制造产量在1亿件左右,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棉服产业源头之一。

2、产品附加价值低,竞争力较差:虽然有一定的产业规模,但我市纺织服装行业主要以上游的棉纺为主,小型棉服加工企业多,在行业内有影响力企业少;以生产制造棉纱多、制造工艺简单的中老年棉服多,制造精品少,有附加值的产品少;以制造为主的企业多,以品牌化运作的企业少。鉴于以上种种现实情况,造成我市纺织服装行业整体处于行业价值链底端,产品附加值较低,受行业环境变化影响较大,市场竞争力偏弱。

3、产业链整合不足,行业人才短缺:我市上游棉纱生产产品及下游棉服企业所需匹配度不高,下游所需的面料主要仍以江浙沪为主,纺织服装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匹配,各自为战,造成目前产业链条并不健全。同时,产业链相配套企业较少,没有形成产业合力,加上行业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普工招工难,高端研发、管理、品牌营销人才短缺等问题,造成我市纺织服装行业整体发展缓慢,创新能力不足等。

二、提案建议

我市纺织服装行业在规模和技术水平方面具有一定的传统优势,但更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人才短缺、产业升级重要等问题。企业层面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层面可在此基础上,从以下几个层面加大对该行业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引导纺织服装行业提质升级。

1、政府牵头成立有实质意义的行业组织,整合纺织服装上下游资源:目前我市已经成立了纺织服装产业联盟、聊城市服装商会等协会、商会组织,但是缺乏政府相关部门的深度介入,对于行业发展并没有提到实质意义,这很大层面上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深度介入,探讨并成立有实质意义的行业组织,整合纺织服装上下游企业形成合力抱团发展。同时,为鼓励和扶持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政府还可以进一步提供包括政策优惠、融资对接等帮助。

2、坚持产业引进来和走出去,以产业重点企业的招商落地带动产业链条提质增效:纺织服装行业龙头企业总部大都集中在长三角及珠三角一带,但目前由于长三角及珠三角人口成本不断提升,相当一部分企业将生产基地向西迁移,江西、安徽、河南等多省都将纺织服装行业作为重点产业,不断通过产业招商和相关企业配套提升产业竞争力。在纺织服装产业的招商过程中,不仅仅以制造业企业为主,同时还可以考虑将产业链条附加值更高的企业作为我们产业招商的重点。在坚持引进来基础上,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给予支持和奖励,鼓励产业链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的投入,提高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引导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引导企业通过生产智能化,销售线上化等方式转型,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比如引导相关企业建立纺织行业服装直播基地,从线上拓宽销路,推动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同时,建议以我市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集群形式抱团参加相关国际国内行业展会,提升我市纺织服装行业的知名度。在主动走出去拓宽市场的同时,在合适时机可以主动承接行业相关展会,增加行业和企业的影响力。

4、培养产业人才,增加产业后劲:鼓励我市部分职业院校增设纺织服装相关专业科目,开设服装直播、纺织服装设计与工程等相关专业,为产业培育相关人才。可考虑联合企业进行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等多种形式,发挥企业和院校的积极性。

总之,我市纺织服装行业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加强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产业链整合、人才培育等多方面的工作,努力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答复时间 2024-06-20
办理类型 已解决
办理情况

张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纺织服装行业打造全国知名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关心,正如提案中所述,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纺织服装业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了产业体系韧性,但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人才培养、集群发展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针对建议,我们采取了如下工作措施:

一、发挥行业协会协同作用

(一)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和指导服务。加强与国家、省级行业协会、专业组织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反映我市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动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和指导服务,促进我市纺织服装行业良性发展。2023年,邀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省纺织服装协会领导多次来我市实地调研,与冠星集团、三和集团、暖频道服饰等多家企业进行座谈交流,为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二)发挥本地行业协会优势。充分发挥市纺织服装产业联盟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与联盟的协同合作,形成“政府—产业联盟—企业”的良性互动机制。4月24日,市工信局与市纺织服装产业联盟共同组织召开“新轻纺享生活”聊城-柯桥纺织服装面料供需对接会暨项目洽谈座谈会,邀请科旺纺织、暖频道、慢设计等60余家企业参会,金柯桥展会有限公司与纺织服装产业联盟就两地产业战略合作进行签约,有效推动我市纺织服装产业上下游精准对接。

(三)积极探索建立合作协调机制。围绕技术支撑、品牌战略等重点,引导企业在项目、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进行合作交流,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支持企业联手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融合度,构建纺织服装企业彼此关联的供应链体系。

二、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一)深化工业互联网赋能。提升我市纺织服装企业对数字化转型认识及应用工业互联网、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的意识,推进研发、生产、物流、营销、运营等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增强柔性制造、供应链精准快反水平。2023年开展了纺织服装企业信息化诊断活动,对我市有代表性的12家纺织服装企业进行“一对一”现场诊断,剖析当前纺织服装企业数字化转型难点痛点,探索纺织服装企业数字化转型新路径,推动纺织服装行业向绿色低碳、数字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等方向发展。

(二)持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鼓励引导企业广泛应用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设备,以国际国内一流的设备占据市场竞争的至高点。推动我市纺织服装企业更新高端智能化设备。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涡流纺智能工厂项目,是2023年省重大项目,总投资4.24亿元,引进日本村田涡流纺纱机48台,配套德国特吕茨勒前纺及全自动吊运成包流水线及其他辅助设备195台(套),达到年产3万吨莱赛尔纱线的规模。

(三)搭建企业与数字化服务商交流平台。4月9日,组织召开轻工纺织产业数字化提升座谈会,邀请专家从企业现状、转型痛点、建设方式选择、下一步规划等四个方面现场答疑解惑,与企业面对面共同探讨“数智”提升的有效方法和长远规划,进一步明确数字化转型目标。

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聚焦现代纺织新材料等重点行业重大创新需求,持续实施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寻求与省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长期合作研究与技术协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应用,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帮助企业解决设计人才短缺、产品开发趋同现象,5月14日组织企业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进行对接,达成初步合作框架。定期开展行业精准对接培训、对标学习活动,加大力度提升企业家综合素养,加快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帮助企业更新观念、强本固基、转型升级、激发活力,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四、深入落实“三品”战略

(一)适应消费需求,着力增品种。鼓励三和集团、冠星集团、超越纺织等企业加大研发新材料力度,开发具备高品质、多功能、智能化的高端纺织消费品,支持差别化、多功能化、高性能纤维研发创新,进一步开发功能性、可降解新材料,满足市场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鼓励企业挖掘用户需求,推广大规模线上个性化定制模式,促进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组织企业赴省内外电商企业学习考察,深入了解线上营销、线上宣传方式,推动数字化助力创品牌,将我市纺织打造为高质量、可信赖、有特色产业新名片。

(二)坚持质量为先,着力提品质。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走以质取胜、质量强企的发展道路,着力开展质量对标活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树立质量标杆企业。引导企业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全流程质量管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增强品牌意识,着力创品牌。组织企业抱团参展、抱团拓市,抱团宣传,推动聊城纺织服装走出去、火起来、持续扩大影响力。3月6日-8日,组织10余家企业近40人参加中纺联春季五大联展,着力扩大工业品销售面,全力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三和集团现场签约订单8000万元,吸引众多合作伙伴进行供应链对接、订单合作、品牌合作,打响了聊城纺织产业发展的“金名片”。

五、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政校企合作,实现人才项目与产业项目“双轮驱动”,加快打造区域性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满足企业人才需求。4月9日,组织召开“聊城市政校企合作签约仪式暨职业教育赋能轻工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通过加强市技师学院专业和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对接紧密度,在技能人才培养、科技攻关、职工技能培训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推动我市纺织服装相关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切实为聊城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技能人才。

以上是结合我局职能对您建议的答复,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

聊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6月2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市工信局轻工纺织产业科  0635-8280128

(此件公开发布)


主办单位 聊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