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144009号提案(关于深化数实融合筑基新质生产力的建议)的答复
建议人 王延飞 建议时间 2025-02-25
建议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最近,林武书记在山东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机制。实践告诉我们,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我市把数字经济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出台《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关于深化改革创新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召开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基础设施持续升级,数字产业化稳步发展,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数字化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我市在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实融合方面仍存在着短板弱项,主要表现在: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整体“小、散、弱”,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在行业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大;数实融合深度不够,大多数企业尚处于数字化转型初级阶段,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网络化、智能化基础普遍比较薄弱;数字化人才匮乏,对数实融合的人才支撑力不足;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仍需改善,扶持政策系统集成不够等等。为此,就深化我市数实融合、筑基新质生产力提出如下建议。

一、壮大数字核心产业,做强数实融合的新增长点。聚焦集成电路、光电信息、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等重点领域,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计划,加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谋划、招引、落地、开工、投产等全链条工作的推进力度。建立健全招引激励政策,对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或投资注册公司的全国电子信息百强、软件百强、互联网百强企业加大奖励力度。健全完善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重大项目库,着力招引和培育一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龙头企业,着力实施一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项目,着力提升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和核心服务业的比重,奋力实现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聚力数实融合的赋能升级。聚焦重点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将网络部署、云平台建设等纳入改造提升重点,加快我市工业园区向工业互联网园区、数字经济园区发展,吸引中小微企业入区入群发展。实施制造业“人工智能+”行动,加强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场景培育,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推进农业生产智慧化转型,推广智慧种植、智慧养殖、智慧监管等系统集成技术,开展智慧基地、智慧园区、智慧农场创建,加快培育一批农产品电商平台企业和农村电商服务企业。推动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文旅、医疗、养老、交通、金融、快递等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智慧文旅、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快递等,为群众提供数字化、智能化公共服务。

三、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实融合的数字底座。加快推进5G规模化组网和商用,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实现固定宽带千兆网络园区、企业、商务中心、居民小区全覆盖,争创国家级“千兆城市”。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行动,面向有色金属及金属加工、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绿色化工等领域,打造一批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APP,推动大中小微企业深度应用。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健全完善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优化提升聊城市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加强聊城数据湖数据中心建设,促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筑牢数字安全屏障。

四、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强化数实融合的政策支撑。聚焦数实融合关键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足用好国家、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设立市级数字经济发展基金。加大高层次数字技术人才和科研团队引进奖补力度,基于产业需求、紧贴产业发展招引“高精尖缺”数字化人才,鼓励支持驻聊高等院校及我市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开设数字化相关专业。强化转型服务力量,整合一支优质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队伍,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利用好“创新服务券”,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技改专项贷”“数字化转型专项贷”等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数字化转型项目的支持力度。


答复时间 2025-05-16
办理类型 已解决
办理情况

王延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数实融合筑基新质生产力的建议》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聊城市实数融合转型发展的关心。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加快推动实数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实数融合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我市实数融合发展情况

(一)着力发展数字核心产业。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壮大规模,招引浪潮聊城10万台计算机项目于今年4月份正式投产,填补我市计算机制造业产业空白,带动信息技术产业协同发展,为聊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添了新动能。阿法龙开发的标准化云镜系统入选2023年度全国虚拟现实先锋应用案例,金恒智慧城市入选首批省级数字产业先锋企业,高新区阿法龙、东昌府区莱柯智能机器人获评首批省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莱柯智能机器人、三木众合入选省软件工程技术中心,聊城大学等7家单位入选首批山东省数字经济创新平台,为全市数字产业发展增添活力。

(二)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突出示范引领,培育选树标杆企业、园区、集群等,示范带动更多企业乘“云”而上、借“数”发展。鲁西化工等3家企业入选工信部5G工厂,东阿阿胶入选工信部“数字领航”企业。2024年,鲁西数字产城融合发展园区获评省级示范型数字经济园区,18个项目入选省大数据“三优两重”,新增省级智能工厂17家、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146家,印象(山东)大数据“轴承行业的生产协同管控数字化解决方案”等2个项目入选“工赋百景”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试点项目。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探索,三木众合、浪潮智水入选省大模型企业名单、大模型重点建设项目,莱柯智能机器人等3个项目入选省首批优秀工业领域大模型服务平台,培育遴选8个工业行业大模型项目参加省级工业领域大模型揭榜挂帅,推进我市工业企业加快探索大模型应用,不断拓展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新空间。

(三)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支撑实数融合发展需求。蓝天七色智造幕墙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等11家企业入选省级工业(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拓展应用范围,临清、冠县2个二级节点均已取得通信管理局域名注册许可服务证,注册企业500余家。轴承“产业大脑”完成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诊断、供应链集采、质量追溯等应用场景搭建,被评为省级“示范型”产业大脑。阳谷电线电缆、冠县灵芝产业成功入选“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名单,助力企业创新变革、产业生态优化、政府精准服务。聊城轴承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入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入库名单,成为推动数字化的重要载体。

(四)数字经济服务生态不断优化。构建“1+N+X”数字经济生态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工业化智慧平台,吸引近70家服务商入驻,共上线解决方案119个、服务产品167个、典型应用案例75个,开展供需对接和政策宣讲6场,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优化培训、实践、交流于一体的数字人才成长环境,承办全省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提升暨数字专员专题培训班,两次组织电缆、轴承、钢板等产业企业赴济南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开展现场供需对接,帮助企业更直观地学习优秀数字化转型经验。2024年,协助200余家企业申领省创新服务券,获得标杆企业创新服务券配券11张,试点集群配券10张,助力实数融合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充分吸纳您对数实融合提出的建议,优化服务水平,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加快推动数实融合筑基新质生产力。

(一)着力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加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谋划、招引、落地、开工、投产、培育壮大等全链条推进力度,优化产业结构,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完善“1+N+X”实数融合服务体系。聚焦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关键环节领域,深化聊城市新型工业化智慧平台功能完善和推广应用,丰富方案供给和场景体验。继续遴选数字化转型案例,由点及面带动行业数字化水平,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

(三)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支持“链主”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围绕自身供应链构建企业级或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对内加快实现设备与设备、人与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对外赋能带动产业链企业协同转型。

(四)完善落实支持政策。加大国家、省、市政策宣传解读力度,扩大政策知晓度,主动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级政策支持。优化市级财政奖补政策,聚焦数字化项目、平台,发挥资金引领作用,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

聊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5月13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市工信局工业互联网科  0635-8288381

(此件公开发布)


主办单位 聊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