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印发《聊城市传统产业技改升级行动计划 (2023—2025年)》的通知
工业、交通
11371500MB2860207Q/2023-40623170
聊工信发[2023]122号
2023-12-16
2023-12-18
聊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有效

聊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关于印发《聊城市传统产业技改升级行动计划 (2023—2025年)》的通知

聊工信发〔2023〕122 号

各县(市、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学技术、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水利、商务、投资促进、市场监管、金融监管、城管、人民银行主管部门,市属开发区相关部门:

现将《聊城市传统产业技改升级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聊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12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聊城市传统产业技改升级行动计划

(2023—2025年)

传统产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主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加力提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实施高水平技术改造,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为加快我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助力制造业强市建设,根据《山东省传统产业技改升级行动计划(2023—2025年)》,结合聊城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绿色化工、轻工、绿色建材、纺织、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在工业领域持续推进“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服务化跃升,夯实新型工业化产业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市八大传统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产值规模突破5000亿元,化工新材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市化工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高端装备产业占全市装备制造业比重达30%左右、新能源汽车产业占全市汽车产业的比重达6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5%左右;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8%左右,占工业投资比重稳定在60%以上,年均滚动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600个左右;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以上,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60%左右;持续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持续下降,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二、实施路径

(一)有色金属产业。坚持绿色发展,稳定冶炼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壮大骨干企业,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绿色化改造,落实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广绿色低碳成熟技术,提升全流程绿色发展水平,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开展节能降碳工艺升级改造。延伸产业链条,围绕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应用需求,加快开发一体化压铸成型车身、动力电池用铝制部件、铝合金轮毂、光伏支架等产品,增强高性能合金、高精铜(铝)箔、高强度导线材、高纯氧化铝等新材料及产品制造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实施重大技改项目,壮大骨干企业。推进有色金属与化工、建材等行业耦合发展,打造茌平千亿级铝精深加工集群、东阿百亿级铝单板集群和阳谷铜及铜加工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

(二)黑色金属产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强创新驱动、重组整合、绿色改造,培植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建设高端产业园。推动技术装备高端化升级,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加工深度融合,提高行业装备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聊城市精品钢管产业园建设,构建精品钢管产业集群。加大合金管、复合管、结构管、专用管研发制造能力,做优船舶与海洋工程用管、军用合金管、工程机械专用管等一批新特优产品,提高印花板、瓦楞板、家电板、太阳能板、氟碳板、装饰门板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中厚壁管、轴承管等高附加值产品及汽车零部件等下游产品,打造全国高端专用管生产基地,拓展超薄高强板、深冲板,彩涂板高端产品,打造全国精品钢板生产基地。

(三)绿色化工产业。以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为战略定位,做强做优3家化工园区和4个化工企业监控点,延伸产业链、培植产业集群,推进一体化、园区化、特色化、绿色化发展。扩大尼龙、聚碳酸酯等优势产业链规模和技术水平,加强现代煤化工、氟硅化工项目规划布局,开展关键材料、工艺技术装备攻关及应用推广,提升节能减排降碳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工业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围绕节能减排、二氧化碳捕集、可再生能源资源制氢等领域,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开展设备更新和改造。支持化工企业实施老旧装置综合技改、高危工艺改造和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设施升级改造,提升装置运行效率和高端化、绿色化、安全化水平。

(四)绿色建材产业。加快发展铝单板、橡塑管材、装配式建筑、保温材料等绿色建材,推动产品结构调整、装备更新,加快耦合发展。加快水泥落后产能退出,推广节能粉磨设备及其他设备节能技术改造,提升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推动固废资源化利用,提高粉煤灰综合利用水平,探索赤泥综合利用新路径,支持脱硫石膏制备绿色建材,建设一批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支持企业加快布局建设人工晶体、矿物功能材料、石墨烯及改性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项目。

(五)纺织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市场创新,调整棉纺织行业,壮大针织行业,突破印染行业,提升家纺行业。发展中高支线纱、高档面料、产业用纺织品、高档家纺及精品服装等高端绿色纺织产品。加快新型纤维材料、高端纺织制造、智能绿色印染、智能纺机等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推动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全产业链装备更新和工艺技术升级。

(六)装备制造产业。以整车整机制造企业为依托,突破关键零部件,优化产业、企业和产品结构,提升产业链整体价值。突破动力装备、氢燃料电池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加快先进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和切削加工等基础制造工艺和绿色低碳新技术融合发展。增强高效增材制造、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复杂铸件无模成型、轻量化制造等先进制造能力。发展高性能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纺织机械、造纸机械、工业机器人等成套设备及零件,推动汽车及基础零部件产业向高端、智能、绿色发展;围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高附加值轴承产品,打造全国一流的高端轴承产业基地。

(七)轻工产业。做强做优造纸包装行业,发展壮大塑料制品行业,改造提升人造板行业。围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优化提升造纸、塑料制品、人造板等行业产品结构,增强高档办公用纸、生活用纸、产业用纸等高附加值产品,医用、食品包装等行业包装产品,可降解塑料等绿色塑料制品,铝塑、钢塑等塑料复合管材产品,绿色环保人造板产品先进制造能力。培育高唐本色纸生产及包装印刷生活用纸集群、阳谷塑料制品集群和茌平人造板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

(八)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挥资源优势,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升级改造,打造全国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改造提升粮食加工产业链,做强蛋白、饼干、面包等产品,推动粮食产业由“粮食加工”向“食品生产”转型;培育延伸畜禽加工产业链,做优肉制肠、预制肉食、休闲食品等综合精深加工,做强饲料及宠物食品加工,将畜禽养殖屠宰规模优势转变为肉食加工生产优势。

三、重点任务

(一)聚力创新驱动,加快高端化转型

1.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强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载体培育建设,引导创新平台加大基础性、应用性、关键性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提升聊城产研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资源集聚能力,产出一批具有技术突破性、产业带动性的创新成果和产品,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强力技术支撑。到2025年,力争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达到2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达到2家。(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2.推进产业基础再造。聚焦产业基础薄弱环节,引导企业承担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化工、有色、机械等行业依托产业基础和优势,加快向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转型。优化“揭榜挂帅”“攀登计划”等科研任务组织方式,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围绕行业“卡脖子”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产品。到2025年,力争新承担国家专项项目1项。(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3.攻关重大技术装备。聚焦工业母机、高端轴承、掘进设备和先进农机等重点领域,支持企业对接国内高层次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和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用好制造业专项贷款、首台(套)保险补偿等政策,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装备,提升高端装备制造能力。到2025年,力争承担省级以上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达到15项左右,培育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达到80项左右。(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4.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深入实施质量强市及品牌战略,持续开展“好品山东·品质聊城”品牌宣传活动,积极争创“山东制造·齐鲁精品”,扩大我市工业企业品牌影响力。积极培育省优质食品强县、强镇和基地,打造轻工纺织行业数字“三品”示范企业。引导优势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企业标准、计量测试和质量信用体系,鼓励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各级标准制(修)订。推广首席质量官制度,增强企业质量竞争力。培育建设工业企业质量标杆,引导传统企业对标达标。到2025年,力争省级以上质量标杆达到50项左右。(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

(二)聚力数实融合,加快智能化转型

5.加快企业数实融合。深入实施“工赋聊城”行动,全面推进网络、平台、应用等体系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完善聊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评测系统,组建“智改数转”服务商联盟,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到2025年,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达到70%左右。(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通信发展办)

6.强化智能制造能力。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大智能制造标准落实力度,组织开展传统产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在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生产制造等环节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技术改造,提升技术装备、生产工艺、过程控制安全防护能力,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生产装备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力争建设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场景达到80个左右,培育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达到10家左右。(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7.推进网络协同发展。探索建设聊城市新型工业化智慧平台,鼓励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围绕轴承、钢板、钢管、电缆等产业打造产业大脑,培育多个网络协同应用场景,构筑“1+N+X”网络化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健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高效运营轴承、纺织、铸造、农副食品、医药等特色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开发创新应用与服务平台,加快形成规模化标识解析应用服务能力。深化“双千兆”协同,建设高质量外部公共网络,提升重点区域5G深度覆盖,争创国家级“千兆城市”。到2025年,力争开通5G基站达到1.3万个,培育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15个左右。(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通信发展办)

(三)聚力节约集约,加快绿色化转型

8.强化能效标杆引领。聚焦有色、黑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积极培育能效“领跑者”。加强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支持企业实施一批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多措并举提高企业能效水平。到2025年,力争重点领域工业企业达到能效标杆水平产能比例超过30%。(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9.推动节能减排改造。以电机、锅炉、加热炉等高耗能通用设备为重点,支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低碳装备,进行改造升级,实现能源高效低碳化利用。聚焦超低排放升级改造,支持企业采用先进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进行改造。加快清洁能源替代改造,用好碳排放权交易等绿色工具,积极稳妥推进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任务落实。(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

10.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组织实施一批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推进赤泥、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冶炼渣等大宗工业固废高值化、规模化、集约化综合利用,持续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废钢铁、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发展。支持企业应用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深入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推动企业水效对标达标。到2025年,力争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2%。(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城管局、市水利局)

11.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推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工业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快“新能源+储能”深度融合,培育风能、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和储能产业,推动绿色制造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深入推行清洁生产,系统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改造,强化清洁生产审核,开展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到2025年,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单位20家。(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

(四)聚焦生态融通,加快集群化转型

12.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实施“育苗扶壮”“热带雨林”培育计划,分级分类建立优质企业培育库,完善培育机制,加快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培育体系。加快在传统产业领域打造一批技术领先、产品卓越、实力雄厚的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优质中小企业培育专项行动,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共享创新要素、产能资源,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到2025年,力争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2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7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8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家左右,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13.做强现代化产业链。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加大对12条产业链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重点突破有色金属、绿色化工、新能源、大健康4条标志性产业链,精准梳理产业链图谱,“一链一策”推动产业链发展,积极培育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促进机构。实施一批强链延链补链项目,打造一批集成能力和带动能力强的“链主”企业。开展重点产业链融链固链行动,引导“链主”企业联动上下游开展全面化改造,打造融链固链共同体,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到2025年,力争培育10家左右产业生态主导型省级“链主”企业。(牵头单位:市链长制工作办公室)

14.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深化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全面落实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311”工程,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雁阵形产业集群培育,积极争创国家级集群。编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方案,集中力量支持做强有色金属、农副产业加工、精品板材和钢管、高端轴承、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争创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传统产业领域累计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左右,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达到10个左右、特色产业集群达到8个左右,先进制造业集群达到2个左右。(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

15.提升工业园区能级。坚持错位竞争与联动发展原则,引导和鼓励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对扩建、迁建入园项目,参照技术改造项目优先予以支持。立足园区产业基础和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推动园区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一批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工业园区绿色化改造,推进绿色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推动茌平化工产业园、莘县化工产业园、聊城化工产业园3个化工园区扩区,推进园区整治提升和集聚发展。到2025年,力争化工企业入园率达到45%以上,化工园区产值占全行业80%左右。(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

(五)聚焦模式创新,加快服务化转型

16.推进共享平台建设。提升计量、标准、认证、检测服务机构水平,加快质量基础设施集约创新,打造“一站式”协同服务平台体系。面向印染、热处理、电镀、铸造等关键环节,布局建设一批行业共享制造平台和提供分时、计件等灵活服务的共享工厂。(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

17.强化工业设计赋能。加快工业设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强化产品创新、工艺设计、品牌建设、市场开拓对传统产业的驱动作用。举办市级工业设计大赛,开展“工业设计进百企”活动,普及工业设计理念,推动工业设计创新成果转化,引导企业加大对工业设计的投入和应用。完善工业设计中心梯度培育体系,提升制造业工业设计能力,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创新发展。到2025年,力争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达到45家左右。(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8.创新协同制造服务。深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平台,促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深化重点行业“产业大脑”应用,创新数据驱动、共享制造、线上集采、供应链金融等生产经营模式,推动产业高效协同发展。到2025年,力争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平台达到15家左右,省级产业大脑达到2个以上。(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督导推进。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传统产业技改升级工作,按照任务分工,加强沟通协作,细化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协调解决传统产业技改升级工作中系统性、普遍性的问题,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要落实主体责任,健全推进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切实抓实抓好。(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强化项目支撑。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按照“谋划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要求,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精准引导项目谋划储备,靶向对接促进项目招引,积极扩大和优化传统产业有效投资。建立全市工业项目及技术改造项目库,统筹抓好工业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强化协调服务、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序时推进、如期投产。聚焦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领域,统筹用好各种招商资源,精准锚定招商目标,科学安排招商活动,着力引进更多具有产业引领性、区域带动性的项目。(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

(三)强化政策集成。发挥好市级工业转型发展专项资金撬动和引导作用,重点支持传统产业技改升级。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的支持。全面落实进口设备免征关税等普惠政策,用足用好国家、省重大技改专项、产业基础再造等各项政策,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支持范围。强化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对列入省级重点工业项目保障清单的,全力争取省级统筹用地指标保障,省级指标保障不足部分,由市县全额保障。完善政银企沟通合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将优质技术改造项目作为贷款投放的重点领域,充分运用重大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人民银行碳减排政策工具、供应链金融等政策,创新信贷产品,优化融资服务,增加授信额度,降低企业项目融资成本。(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

(四)强化宣传引导。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利用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媒体及时深度报道传统产业技改升级工作成效、经验做法和亮点特色,注重发现和总结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积极宣传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扩大示范带动效应,形成支持和推动传统产业技改升级的良好氛围。(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目录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