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聊城市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聊发〔2022〕9号),加快推动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打造完整产业链生态,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局牵头起草了《关于推进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月8日至3月8日,如有意见或建议,均可向我局反映,感谢您的参与与支持!
联系邮箱:lcsgxjyclcyk@lc.shandong.cn
联系电话:0635-2990025
邮寄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西路24号
附 件:《关于推进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聊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2月8日
关于《关于推进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聊城市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聊发〔2022〕9号),加快推动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打造完整产业链生态,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统领,落实《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我市有色金属产业规模优势,深入推动产业链条延伸,切实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努力实现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优化、质效提升,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先进的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基地。
二、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5年,我市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产业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力争铝、铜规上企业分别达到65家和15家以上,全市铝、铜产业产值分别突破1100亿元和500亿元,共培育新增20亿以上企业5家。
科技创新持续提升。推动企业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创新水平实现重大突破。到2025年,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实现规模以上精深加工产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
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国内高端铝精深加工基地和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深入推进产业链条延伸,引进和培育一批终端应用产品生产企业。加快构建优势突出的细分领域产业创新集群,努力打造具有聊城特色的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体系。
绿色低碳深入推进。支持改进和升级铜铝冶炼和精深加工生产工艺,加快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每年培育新增2家市级及以上绿色制造示范企业,新增4家及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三、重点任务
(一)科学布局,实现聚集发展。以茌平区和东阿县为核心,重点打造茌平区千亿级铝产业园区,培育东阿百亿级铝单板产业集群。以阳谷和临清为核心,培育阳谷铜及铜深加工产业集群和临清铜管型材产业园区。
(二)补链强链,增强产业活力。深入推进产业链条延伸,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鼓励企业向精加工、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延伸,促进铜铝行业高端产品的研发。
(三)高端定位,培育品牌企业。以新材料铝合金、再生铝、汽车零部件、铝箔、铝单板、高精度铜合金板带和高精度压延铜箔等产品为重点领域,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研发水平高、发展潜力好的骨干企业,建立精深加工产业领军企业库。对入库企业在研发平台建设、重大技术攻关应用、高端人才引进培育、创新政策落实、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服务,积极推荐领军企业申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
(四)招商引资,补齐产业短板。围绕铝深加工产业集群,以交通运输用铝、建筑用铝、高纯铝、再生铝回收等铝精深加工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拓展铜深加工材料的开发和应用领域,以高端电解铜箔、覆铜板、印刷电路板、数字通信电缆等为招商重点,不断完善铜精深加工产品谱系,扩大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升产业竞争力。
(五)聚集环保,加快绿色转型。以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为牵引,实施有色金属产业质量提升行动,推动产品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推动再生铝、再生铜发展,推进铜铝制品短流程分级回收,促进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技术深度融合,建成一批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
四、政策措施
1.支持企业加快高端化转型。引导铜铝精深加工和终端制品企业对照行业领先水平,强化创新研发设计,在新材料铝合金、铜合金、再生铝、汽车零部件、压延铜箔、铝单板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对成长性强、高端化转型显著的企业,优先支持申报省新材料领军企业培育库和省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支持企业参加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利用市场化手段对新材料应用示范风险进行控制和分担。(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2.支持企业加快绿色化转型。实施升级改造铜铝冶炼和精深加工生产工艺攻坚突破行动,持续提高废杂铜铝再生利用率。支持企业开展工业绿色诊断,挖掘绿色化改造潜力,对于符合《聊城市工业绿色诊断补贴资金管理细则(试行)》相关规定的被诊断企业,上一年度营业收入超过2亿元(含2亿元),给予最高4万元一次性补贴奖励,低于2亿元的,给予最高3万元一次性补贴奖励。鼓励铜铝冶炼及精深加工企业开展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大力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对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豁免秋冬季错峰生产,对达到A级或引领性的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可自主采取减排措施。(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
3.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实施“工赋聊城”行动,建设“晨星工厂”,提高关键工序数字化水平。引导企业改造升级数字化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应用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和智能感知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新认定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省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场景的企业按照有关政策给予相应的奖励。(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4.支持企业加快精品化转型。实施精深加工企业“标准+质量”联动行动。鼓励重点企业按照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生产达标、超标核心竞争力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和研发机构参与各类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高行业话语权,并按照有关政策给予相应的奖励。支持精深加工企业争创国家、省质量标杆,并按照相关政策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在线监测、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5.支持产业加快集群化转型。重点打造千亿级铝产业集群和铜及铜深加工产业集群。推动聊城形成具有国内较大影响力的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品牌中心、研发中心、新产品开发中心和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示范基地。支持铜铝精深加工企业立足优势、错位发展,形成集群特色鲜明、主导产品突出、发展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质量检测检验、中试、评价、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综合配套能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科技局,茌平区人民政府、阳谷县人民政府)
6.支持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对在聊注册成立的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及加工利用企业,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2021年第40号)规定,享受国家增值税即征即退相关政策。(责任单位:市税务局、市财政局)
7.支持固废赤泥综合利用。鼓励信发集团实施赤泥堆场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科技研发能力,多渠道、多方式开展“揭榜挂帅”项目,提高赤泥综合利用率。针对赤泥综合利用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在环境容量、土地指标等方面优先保障要素需求,确保项目建设序时推进,早日达产。(责任单位:市税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茌平区人民政府)
8.支持企业提质升级。支持精深加工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对新认定为“独角兽”“瞪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省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的相关企业可分别按照相关政策优先给予奖励,并在重点项目申报、能源保供、优秀企业家评选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9.支持打造产业创新平台。鼓励茌平、阳谷、临清等地立足自身特有的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主动对接科研院所,强化产业创新能力,积极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精深加工重点企业自建或校企联合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并按照有关政策给予相应的奖励。(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茌平区政府、阳谷县政府、临清市政府)
10.优化提升产业链条。支持信发集团与当地涉铝企业合作,理顺铝液供需矛盾问题,确保铝液供应安全充足,鼓励茌平区政府适时研究出台铝液价格补贴措施。鼓励祥光(建发)以废杂铜为主要原料生产纯度符合我市铜产业要求的无氧电工铜杆线坯,为下游线缆、管、箔提供原材料,提高产业链内的流通性。支持祥光(建发)铜业140万吨硫酸产能优先供应我市黑色金属、铝加工等产业,提高本地产业配套率。(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茌平区人民政府、阳谷县人民政府)
11.加快绿色建材推广应用。鼓励蓝天七色、海天七彩等重点铝单板生产企业,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大力发展材质更加轻量、性能更加优异,更加健康环保的新产品。支持对获批绿色建材三星认证企业或连续三年企业每年出口额达5000万元人民币的规上铝单板企业,推行环保绩效水平分级管控措施。(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
12.鼓励“以商招商”。按照全市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规划和发展需求,瞄准再生铜铝、汽车零部件、建筑型材等领域,着力招引带动作用强、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重点引进完善现有产业链环节的延链、补链、强链型项目,不断健全产业体系,并按照项目落户地奖励政策予以奖励。(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开发区)
13.全面拓展国内外市场。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综合展会及交易会,全面推介优势产品,寻求合作商机,对参加重点国际展会的本地企业产生的展位费、展位搭建费、展品运输费、现场工作人员服务费(代参展模式)等,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给予支持。支持企业在聊举办行业年会、高层峰会、学术研讨会及专场推介会等活动,提升行业话语权,扩大聊城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知名度。(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14.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引导驻聊高等院校(含技工院校)发挥自身优势,开设有色金属深加工专业,在铜铝产业人才培养、职工培训、订单式培养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合作。实施铜铝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支持有色金属深加工领域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责任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15.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指导全市有色金属深加工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在行业发展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方面统筹考虑安全生产,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调整,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应急管理局)
五、组织保障
16.强化组织推进。市有色金属产业链推进组负责统筹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发展工作,做实产业链“链长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积极建立推进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协调机制,并依据本实施意见制定具体落实措施,研究、协调、解决推进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遇重大问题及时报市政府专题研究讨论,确保产业链运转平稳有序。
17.强化政策落实。统筹聊城市各类财政扶持资金,通过补贴、奖励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有色金属深加工企业在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精品化、集群化转型,再生有色金属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优先扶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及各类平台建设。
18.强化评估督导。市有色金属产业链推进组要通过实地督导、召开调度总结会议等形式及时掌握政策落地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加强对有关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重点企业工作情况的督查督导,确保各项推进措施落到实处。
关于《关于推进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解读
根据市政府工作安排,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制定了《关于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将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2022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加快做强一批现代优势产业链。市委、市政府印发《聊城市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聚焦铜冶炼及加工、铝冶炼及加工等细分产业链,提高精深加工比重,打造世界级铜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有色金属产业是我市传统的优势主导产业,拥有年产158万吨电解铝、440万吨氧化铝、40万吨高纯阴极铜生产能力,是我市重点打造的千亿级产业集群,2020年,被评为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铝产业链条日益完备,高附加值产品持续增长,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铝及铝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81.13亿元,实现利润36.98亿。铜产业链条相对完整,龙头企业支撑力强,高端产品初现市场,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铜及铜加工企业实现营收294.94亿元。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发现:近年来,铝产业链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下游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新兴产业领域产品匮乏;产品种类粗多精少,协同程度较低;产能供需关系紧张,限制下游发展;高层次人才匮乏,研发投入不足;环保约束趋紧,要素保障矛盾突出等。同样,铜产业链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如同质化竞争明显,利润率偏低;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结构亟待升级;产业链整体相对薄弱,抗风险能力较差等。有色金属产业竞争优势逐渐削弱,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
通过出台本《意见》,加快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打造完整产业链生态,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塑有色金属产业优势。
二、制定过程
2023年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出台“一业一策”配套支持措施。为做好《意见》编制工作,我局先后多次赴茌平区、阳谷县和临清市实地调研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同时,会同有色金属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及产业链推进组成员单位召开专题研讨会。在以上工作基础上,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并充分吸收合理性意见建议,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先后征求市发展改革委、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税务局、市商务局、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投资促进局等13个市直有关部门及有关县(市、区)的意见,共收到反馈意见25项,经沟通协商予以吸收或达成一致意见。自2月1日,征求9家行业协会、重点企业、专家学者的意见,共收到反馈意见5项,经认真研究,全部采纳。通过政务网站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未收到意见建议。现已完成部门会签,通过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拟定了《意见》(审议稿)。
三、主要内容
《意见》共分“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主要任务、政策措施、组织保障”五个方面。
“指导思想”部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统领,落实《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力争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先进的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基地。
“主要目标”部分和《聊城市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保持一致。
“主要任务”部分坚持问题导向,为着力破解产业发展中问题,明确五项工作任务。一是坚持科学布局,实现聚集发展。二是聚焦补链强链,增强产业活力。三是打造高端品牌,培育优质企业。四是强化招商引资,补齐产业短板。五是聚力绿色低碳,加快绿色转型。
“政策措施”部分围绕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精品化、集群化转型,再生有色金属循环利用等方面提出15条支持政策。
“组织保障”部分主要从做实产业链“链长制”,建立市县联动的协调机制,做好政策落实和评估督导等方面提出具体办法,确保各项推进措施落到实处。
截至目前,未收到群众意见或建议。
关于《关于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意见》评估报告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起草了《关于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高质量 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本报告包含对《意见》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评估,评估情况如下:
一、总体情况
根据张百顺市长批示要求和市政府《关于对十二个重点产业 进行深入调研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市工信局高度重 视、认真谋划,为加快推动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打造完 整产业链生态,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二、评估重点及方式
(一)评估重点:1.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方针 政策的制定;2.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3.是否符合企业的 良性发展;4.是否可能引发不良连锁反应或对相关利益群体造成影响;5.是否可以长久执行。
(二)评估方式:一是召开市直相关部门座谈会,听取专业 意见。二是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网站公示,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 见。三是征求市工信局法律顾问意见,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对《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
三、 风险调查评估及各方意见采纳情况
2023年2月3日,市工信局召开有色金属产业链专班推进 会,与各有关市直部门就起草《意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 修改。2月15日和2月28日,两次向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建议。
四、评估分析结论
( 一 )必要性。以铝、铜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是我市制造业 支柱产业,近年来,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迅速,在多个领域实现了 技术和集群化发展突破,高端铝合金材料、先进铜合金材料等在 国内外已初步形成品牌效应。产业发展呈现出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新技术不断成熟、集群化速度逐步加快、龙头引领越发突出的良 好发展态势。形成了以铝铜冶炼为基础,铜铝精深加工为支撑, 汽车、建筑和电力电子高端为牵引的特色产业链。目前我市有色 金属深加工产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依然严峻,土地、人才、 技术、管理等问题普遍存在,制定《意见》,为我市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刻不容缓。
(二)可行性。 《意见》以张百顺市长批示要求和《通知》 要求为依据,从打造产业园区、补链强链、培育优质企业。强化 招商引资和聚焦绿色低碳等方面,推动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精品化、集群化转型,具备可行性。
(三)合理性。推动《意见》贯彻落实,可进一步推动全市 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增强产业发展信心,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促进全市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评估结论和建议
推动《意见》出台,有利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我市有 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在全市营造加快有色金属深加 工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力推动全市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见到新成效、实现新突破,建议发布。
评估人:任云峰
聊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3月23日
2023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第一次局长办公会听取《关于推进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起草情况的汇报。会议通过了《关于推进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会议要求按照研究意见进一步对文件修改完善。会议指出有色金属产业是我市工业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之一,起着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定盘星”和“压舱石”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我市有色金属产业规模优势,深入推动产业链条延伸,切实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努力实现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优化、质效提升,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先进的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基地。
注意:
该问卷调查已结束或不在征集日期内,无法进行提交。